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
发布时间:2023-03-02     阅读数:2672    来源:原创
分享:

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,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多个层面总结和升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内涵。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,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深刻指出,“中国式现代化,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,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,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”。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,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,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,而文化自信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。

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“基因密码”。恩格斯指出,“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,而是方法。”中国式现代化,正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。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,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国家蒙羞、人民蒙难、文明蒙尘,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。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探索民族复兴之路,不屈不挠,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尝试,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。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,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,植根中华文明,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,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取得了巨大成就。实践证明,坚定的文化自信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成功的基因密码。

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沃土和根基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,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。这一阐释不但体现了我国国情,更是将“人”作为首要出发点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定位。《尚书》云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《老子》曰:“圣人恒无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”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,“惠民利民、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”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,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有言: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《周易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物的全面丰富,要依靠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;人的全面发展,要依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。同时,我们在追求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时,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。《道德经》有言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:“顺应自然、追求天人合一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,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。”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。历史上,中华民族始终坚守保境安民,以包容求强大的理念,坚守“和为贵”的观念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,正是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“和而不同”“天下大同”“万邦和谐”的理念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
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的世界文化担当。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念,开启了人类文化进步、文明创造的新阶段。实践充分证明,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,才会在永远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做到兼收并蓄。中国式现代化,秉承开放、包容、平等、互鉴理念,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宽广的胸怀,为丰富和发展世界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,充分彰显出大国的文化担当。

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,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文化自信是我们更深沉、更持久的精神力量,正是因为中华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,从而以高度的认同和坚定的自信铸就兴国之策,铸牢强国之魂。文化自信,也必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之基和精神之源。

(教研部副主任 邹林)

技术支持:奥远科技
Copyright © 2020 云南扎西干部学院版权所有 滇ICP备15004542号
滇公网安备53062902530658